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2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护情况。在洱海边,习近平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他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古生村同当地干部群众合影时的殷殷嘱托。如今,书写着“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大青石巍然伫立在古生村湖滨,阳溪穿村而过,为洱海注入涓涓清流,公里环湖生态廊道构建起生态缓冲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眺望的地方,一池碧波荡漾。
牢记谆谆嘱托,凝聚奋进力量。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努力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找准发力点,凝聚协同共治合力
“客栈、餐馆乱排污水,污水管网工程质量不过关,洱海源头及重要水源补给地有非法采矿、挖沙等现象……如何找准发力点,形成协同共治合力,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大理州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张宏芳向记者介绍。
年8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大理市凤仪镇龙王庙箐矿山企业占用公益林区进行采石,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问题进行了报道。随后大理州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依法全面客观收集固定证据,及时快捕快诉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案件13件,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案件13件,并督促恢复生态。
张宏芳介绍,这批堪称公益诉讼“破冰”案件的成功办理,使大理州公益诉讼检察官真正迈出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步伐,引发了针对洱海流域非法采矿的大排查、大整顿,也促使行政执法部门由各自为政向联审联批转变,推动了公益诉讼检察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的建立健全。
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年4月,第一届渝川黔滇藏青六省区市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联席会议在大理召开。与会的六省区市检察院检察长会签《关于建立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就建立调查取证协作和跨区域生态环境案件联动办理机制,探索建立毗邻省、市、县三级检察院跨区域生态司法修复联动办案机制,形成区域内生态修复齐抓共管、同防同治新模式等达成共识。这为大理州检察机关深化与其他省区市、分州市检察机关跨区域检察协作打破壁垒,推进洱海保护治理提供了重要法治支撑。
同时,大理州检察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主动融入“生态立州”战略部署,创新开展“州级河长+市级河长+州级检察长+市级检察长”共同巡河模式。年4月,大理州检察院检察官在走访中发现,苍山五溪生态治理项目可能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洱海水源安全的情形。该院及时向州委、政府报告,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最终,相关问题得以解决。
大理州检察院还强化与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专业领域和法律政策适用方面形成双向咨询机制,与州生态环境局联合建立“洱海流域生物多样性共建公益诉讼保护基地”,协助州委政法委出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方案》《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工作的方案》,着力构建“双赢多赢共赢”公益保护大格局。
保护生态和服务经济发展“双管齐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年8月,大理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租用环洱海南线土地,用于建设山地公园。该公司在只办理临时占用林地手续且明知只有2年许可期限的情况下,依然在租用地块范围内建设植物博物馆、索道、泳池等永久性建筑,造成林地破坏和地类性质改变,对洱海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该案被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充分考虑涉案主体是本地知名企业,对大理旅游、影视产业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且案发于洱海流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