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你幸福吗?——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在人生的藩篱里,在世俗的束缚中,很多人会习惯性地重复问自己:我成功吗?我有钱吗?我有才吗?我有趣吗?我让别人感到舒服吗?我去世后会有人记得我吗?……但究竟有多少人,能如我一般,会真诚地、走心地替自己问上那么一句:活着,我幸福吗?
毕业季,求职季。从去年的8月份起,我正式踏上了求职的道路。从简历制作到简历投递,从参加笔试到进入面试,从收获offer到选择去向,我几乎不停歇地走在这人生的十岔路口,一步也不敢迈错。求职的压力过后不久,论文的压力又随之而来。曾有一度,我在导师的另类督促方式下,每夜只睡三个小时地拼命写作。如果截止到这儿,我其实是有正当的不幸福理由的,当然也就不会有这篇文章的诞生,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在毕业季快结束之前,我共计收到offer13个,论文也获得了“外审优秀”的好成绩,被同学们笑称为“人生赢家”。但经过短期的满足感或被崇拜感后,我发现我一点也不快乐,甚至有点焦虑,更不用说所谓的“幸福感爆棚”了。于是,毕业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迷惑和思考之中:我为什么不幸福?如何做我才能幸福?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直到国网给我们发了三本书籍并要求我完成一篇读后心得。一瞬间的,不加思索的,我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幸福的方法》。我仿佛有种预感,这本书一定能帮助我回答这些问题。而事实上,泰勒·本—沙哈尔博士也真的做到了。
思考总是源于生活,泰勒博士对于幸福的思考,正来自于他自身的真实案例——壁球赛后的汉堡思考。按照人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泰勒博士将人的类型分为四种,分别为“及时行乐,逃避痛苦”的“享乐主义型”;“承受现有痛苦,寻求未来快乐”的“忙碌奔波型”;“既不享受现在,也不期望未来”的“虚无主义型”以及“既有现有快乐,又有未来幸福”的“感悟幸福型”。毫无悬念的,我暂时应该是“忙碌奔波型”的典型代表,所以对这一类型格外治疗白癜风专家怎样能够治愈白癜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