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模板介绍
模板类型
模板分类
模板制作
模板使用
模板结构

三本生,两个月,边工作边复习考入体制内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我这个没有爹可拼,没有、学历可炫耀的三本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努力进入体制内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两个月,边工作边复习考入体制内,我做了什么?》

左小夏

01

又是一年考公时,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三年多的时间,而我在体制内工作的时间也有三年多了。从最初的职场小白到现在的知世故而不世故,从小科员到科长,一路跌跌撞撞,没有一帆风顺但也没有波澜壮阔。

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现在都流行创业,体制内的工作不再是以前的铁饭碗,但是体制内代表了长期稳定的印象根深蒂固,而且体制内工作有保障,闲暇时间比较多,可以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体制内工作还是很多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今年国考最热门的岗位达到了:1的比例,真可谓是万里挑一。

我是年6月份毕业,毕业于一所三本院校,大四那年,我没有想过要考公,因为当时的我认为,我一个三本院校的学生,成绩平平,而且又没有关系,我是不可能进入体制内工作的。

最可怕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还没开始就说自己不行的人其实在给自己的懦弱找借口。

大四下学期,不知道毕业后何去何从的我稀里糊涂的加入考研的大军。事实证明,我努力地复习考研,只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只不过是营造了一种“我很努力”得幻象来寻求心理安慰,以此来心安理得的逃避就业压力。所以考研结果可想而知。

毕业后我去了一家小公司做会计,没人教,经常出错,一个月领着可怜的工资,每天小心翼翼的跟各种数字、报表打交道。而公司里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销售,一个月却领着近万元的提成这让我深受打击,难道大学四年就这么白读了吗?我想要的工作不应该是穿着有质感的职业装,踩着高跟鞋,穿梭在高档写字楼之间的吗?于是,我决定边工作边考公进入体制内。

于是我开始网上搜索各种资料,浏览岗位信息,7月份报名之后,我开始正式复习。从7月份到8月份,两个月的时间,我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面试,当时我们岗位只招一人,面试的一共有三人,而笔试成绩我比第二名只高出了一分。所以,面试成绩至关重要。

笔试成绩出来之后离面试还不有不到一周的时间,那段时间我只能晚上下了班自己对着镜子练习,用手机把自己说的话录下来反复的听,找出不足。8月中旬面试,我以全场第二,岗位第一的面试成绩进入体制内的大门。

我记得我得知结果,从侯考室里走出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先给爸爸打了电话,跟他说我通过了,爸爸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但那天我在电话里却感受到了他由衷的高兴。

两个月的时间,我边工作边复习,进入了体制内,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复习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多难,只不过是比别人多坚持一点而已。在这里,我想跟那些打算进入体制内的人分享一下我考公的心得,不是经验之谈,但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这个世界很公平,前提是你得努力。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我这个没有爹可拼,没有、学历可炫耀的三本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努力进入体制内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我以为进入体制内的人,应该是要么家里有权,要么有钱,再不济也得有个名校的毕业证书。

事实并非如此,这个社会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去尝试,不去努力争取就抱怨说:“现在都是拼爹拼颜值的时代,即使我再努力也比不上人家有一个有权又有钱的老爸”,我们是不是只是在打着这样的幌子来给自己的不上进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呢?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在考公的这条道路上,不能说是百分之百公平,但是百分之九九是公平的。尤其是现在实行事业单位统考以后,考试更是公开透明。我有很多同事还有同学,他们都是跟我一样,只能靠自己,也一样都上岸了。

所以,如果你真想走考公这条路,那么你只管大胆地往前走,一路披荆斩棘,其他的事情都不要想。只有当你心无旁骛的时候,幸运之神才会来到你身边。

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一分努力都得到应有的回报

我开始着手复习考公的时候离考试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且我白天还要上班,所以我能好好利用的时间只有晚上。

我吸取了大四考研失败的经验,开始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拒绝无效的努力。我以周为单位,每个周末晚上,我会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安排好这一周应该要看的内容,要刷的题,并详细到每天应该看到哪页,每天要做哪些题。

有了详细的计划,就不会拖延偷懒了。下了班同事约我一起去吃饭的时候,我一想今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就只好拒绝。有时候实在是有事不好推辞,也尽量早点回去把今天的任务完成。

记住,一定要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复习。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实在是太累了,那就先睡一会再起来复习,如果死撑的话,往往事倍功半。

还有一点,我觉得那些跟我一样边工作边复习的人来说,最好不要在工作时间复习,因为,一是:你本来就是职场新人,对于很多业务上,专业上的问题你还没有搞明白,上班时间应该是你提升你职业能力的时间。二是:即使你上班时工作可能不是很忙,业务你也都掌握了,但是让领导或同事看到你在上班时间蓄势待发准备跳槽,这样老板对你的印象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好。因为没有哪个老板愿意培养一个整天想着跳槽的员工。

放平心态,把每次考试当成一种经验的积累。

我们当年考试的时候,事业单位还不是统考,也就是说各个市自己组织考试,考试时间不一样,所以当时有很多次考试机会。我为了给自己增加经验,只要周边市区有考试我都会去参加。因为那两个月我都忙于考试,家人觉得我不可能凭考试就能进入体制内,他们劝我还是安安稳稳的在小公司里当一个小会计,早点结婚生子,不要那么折腾了。但我觉得我那不叫折腾,而是积累经验。

心态对面试更加重要。你越是在乎就越紧张,越紧张你就越大脑一片空白。所以,不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要放平心态,并且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因为你已经准备充足了,所以你有足够的底气站在面试官面前。

02

我当年的申论考了77分,我觉得申论是有章可循的,所以我今天分享一下我复习申论的经验。

第一,要想拿高分,平时的积累至关重要。

我平时比较喜欢写点东西,不过最开始不喜欢用电脑写,只喜欢用笔写,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只是工作后没有那么多时间每天都写。其实,即便是写日记、流水账,慢慢的写多了也会潜移默化的提高你的写作水平。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写。

不喜欢看新闻可能是大部分女生的通病,我也不例外,但我有一个不看新闻也能了解最近发生的国家大事的技巧,而且还可以学到怎么根据热点来写申论。这个技巧就是看人民时评。

人民时评里的文章都是最近的热点话题,而且作为国家官方网站,里面文章的写作风格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人民时评里的每篇文章的标题都是很精简,但又直扣主题。在考试之前我会拿出手机把时评里的标题都浏览一遍,这样一旦考到里面的热点,就能先给文章起一个“漂亮”的名字,会给自己的文章加分的。

人民时评

人民时评是我最喜欢看的网站之一,即使现在我不需要写申论了,但我还是经常看一看里面的文章,了解一下国家大事和最近的社会热点,看专家学者是怎样理性看待这些社会热点。

时事评论

除了人民时评,我还要分享时事评论。时事评论相比于人民时评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是按月来排列的,而且每一篇文章都会有时事评论背景,这对于我们了解掌握时事政治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学习申论的过程中也掌握了时政内容,可谓一箭双雕。我非常喜欢时事评论里文章的标题,所以在写申论的过程中我也会模仿它标题的形式和风格。

不仅如此,时事评论里的文章还会把重点内容标识出来,这样很容易让我们知道文章的重点在哪,也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大体框架。

半月谈评论

除了以上两个网站,还要推荐的一下就是半月谈的评论专栏,它跟前面两个的风格类似,个人觉得看前面两个网站里的文章就足够了,当然,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浏览一下。

第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仅要多看,而且要多写。

我在开始复习公考时,就专门有一个笔记本是摘抄一些好句子的。(因为搬家好几次,现在找不到了)到快要考试的时候记了有三本。

我在读一些热点时评的时候,遇到比较好的句子我都会摘抄下来。而且摘抄的时候最好是分主题,比如,民生、生态、奋斗,等等,就按照申论常考的热点来分类就可以。在摘抄的时候分类,这样便于在以后翻阅。而且在考前也方便快速浏览一遍。

虽然,我现在不需要复习申论,但我看到时评里的好句子还是忍不住摘抄下来,这对于我现在的工作也很有帮助,现在的公务员事业单位里缺少的就是会写材料的人才。

我记得领导跟我说过一句话: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一样的事,你会的别人也会,你要想比别人走得快,你就要有别人不会的技能,比如写材料,要达到别人一提到你的名字就能知道你写材料不错,这样你才能让人记得住你。

所以,不论是做什么,要学会给自己贴标签。

我现在记的笔记本

第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所谓“申论解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然后初步浓缩。几句话的,压到一句话;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

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多看两眼之后,整个材料就在你脑子里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效率效果双低;二是你立马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理性把握,比如问题有几个,对策有几条诸如此类。

事实上这步完成后,后面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03

公务员行测考试包括:数量关系(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资料分析。

公务员考试题量大,时间紧,所以做题顺序也至关重要。我特意咨询过一个行测考80多分的学霸他的做题顺序:首先做常识判断,因为对于常识,我们如果知道则可以直接选出来,不知道就只能蒙,是一个不需要浪费脑细胞的题型,就看你平时积累的多不多。其次做资料分析,因为这部分掌握主要题型之后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可以说是四个题型中性价比最高的。而且这时候大脑是最清醒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其次是做判断推理,最后做言语理解。

我认为这四部分中,资料分析是最容易通过练习短时间内来提高分数的。很多同学对于资料分析有很大误解,认为资料分析就是考计算,其实不然。资料分析题,并不是要求考生精确的把题目要求的答案算出来,而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选对尽可能多的题目。在一次考试中,资料分析模块大致有百分之三十的题是不需要计算的,所以,一定紧紧抓住一点,资料分析的出发点是“分析”而不是计算。

今天来分享我复习资料分析的一点经验。

第一、带着问题读材料,对材料中关键词、重要数据做标记。

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五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四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短暂的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我在做资料分析的时候会先看一下五个题目问的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所给的材料。

在读材料的时候,要对关键词、数据做标记。这里我们以年国考资料分析第一个材料为例。

年国考资料分析

第一问:年每实现万元的社会物流额,运输费用平均约为多少万元?

A10.6B5.6C5.0D2.6

在读第一个题目时,关键词就是社会物流额和运输平均费用,在读材料时就要把这两个词圈出来。这样一来,带着问题读完材料之后,关键词,重要数据就都圈出来了。当开始做题时直接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从而找到关键句。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提高准确率。

第二、结合选项分析、快速确定答案范围。

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四个选项,那这四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

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四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跟正确答案非常接近的,如要求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年的值,年的值就属于迷惑项。

而这个迷惑值得选项其实也是在提醒你注意审题到底要求年值还是年值。再例如要求的年的值是2.8,有一个选项为2.1,那我们很快确定答案在这两个之间,只要大体估算一下更接近哪一个就可以了。

第三、把握常见题型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的命题特点技巧解题是我们快速攻克资料分析堡垒的基本功之一,对资料分析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如计算题、查找排序题、计数题、综合分析题等要重点







































瀵诲父鎬х櫧鐧滈
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不鍟ョ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heyec.com/mbjg/20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