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输入标题bcdef
终将远行的你
在奔赴小康生活的路上
可能有点挤
不信?
瞧瞧这路上铺天盖地的尘沙
何止千军万马
经过又一年的屯兵
小编保守估计
至少有万大军
小编愿借你一支穿云箭
——简历
助你脱颖而出
成就一番大业
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很可惜快递还没给我寄到
不过小编可以告诉你淘宝店名
——“古人求职简历”店
希望你能找到一支合适的穿云箭
不妨看看古人如何
求职的吧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幽默的自荐书
东方朔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他给汉武帝写了封自荐书——片竹简,两个人才能扛得起,汉武帝求才心切,耐着性子花了两个月才读完,于是,史上最牛自荐书也因此得名。
翻译成现代白话:其实我挺惨的,但我没有放弃希望,还是相当争气的。虽然没有赶上义务教育的好年代,十二岁才读书,但我三年苦读史书典籍。十五六岁就能文能武了,到了十九岁,又读了好多军事书籍,战场上基本的兵器我都挥霍自如,挺适合当军师的料。我还有子路般的豪情壮志,年轻气壮,身高、样貌全都满足标准。你不了解我没关系,我举几个例子你就知道。
论勇猛,我能和孟责这大力士并肩;敏捷的程度和庆忌无差;像鲍叔那样廉洁;和尾生一样坚守信约,没有比我更适合做你的大臣了。怎么样,考虑考虑吧。
东方朔幽默的“自荐书”递上去,汉武帝看后也还之以幽默,给他安排了一个“待诏公车”的公职。这个职位就是你在公车(指招待所)呆着,皇帝什么时候想起你了,什么时候给你活干。
两个月才能看完的简历
小编在此五体投地
求职经历尽管很牛
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i
看来毛遂自荐成功率也不高嘛
不过下面这位就厉害了
实力派
诸葛亮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
……
……
对于三顾茅庐的故事
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对此,小编只能说
实力!实力!实力!
还未出山就预见了三分天下
厉害了,word亮
可惜皇叔去得有点晚
已到了知命之年
不然
说不定阿斗就扶起来了呢
名人取利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我人称小白,一个新人,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渴望顾大爷提拔一番,让人知道长安城下有一名刚过了国考的小人物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号……嗯……还没封。
顾大爷一看,白居?一线城市繁华之下尽是艰难,别说这“噌噌”上涨的房价,就连这大米粒都比二三线城市贵,怎会是你能白居的,来这改名叫居难吧?
不过顾大爷还是拿起小白的诗文看了一番,瞬间眼前一亮,小白知道有戏了。小白呀,你这孩子是个人才,将来必成大器,别说来京城白居,我马上给你安排出国手续。
看吧,知识还是能改变命运的
加油吧,北上广你值得拥有
矜持与能力并存
朱庆馀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进京赶考的朱庆馀有幸与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邂逅,两人交谈甚欢,张水部觉得小朱蛮有才华,遂道:“小伙子,把你的作品拿出来瞧一瞧,我很欣赏你哇!”
小朱同志大概是受宠若惊没回过神,掏出26篇诗文恭敬地呈上后,耿直的小伙子就挥挥衣袖走了。
参加完考试后,小朱心里开始打鼓,张水部虽然对自己夸赞了一番,但这成绩没出来谁也说不准!他干脆摊开纸张写下《闺意献张水部》试探究竟。
小朱比拟自己为刚娶进门的媳妇儿。张水部是自个儿的丈夫。昨个洞房花烛夜小媳妇儿一宿没睡,内心忐忑,等待着天微亮给公公婆婆请个安。精心修完妆容还是没谱儿,小心地问自己的丈夫,“您说这眉毛画的能入公婆的眼么?”
张水部回道:“小兄弟就像那明镜湖中走出的采菱小美人。不过还是不够自信,长得这么漂亮,还问我需不需要刮刮胡子让自己更招人喜欢,其实小兄弟比那些只注重表面功夫,写些华而不实的论调的人强太多,一曲优美的《采菱曲》价值万金,小朱写的文章棒棒的,金榜题名没有问题。”
卖书郎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南北朝时,刘勰下苦功完成了文艺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但却无人赏识,于是他去求见当时的大文学家沈约,希望能得到提携和推广,但几次求见都被沈约以工作繁忙而拒之门外。
一天,刘勰打扮成卖书郎,带着书稿在沈家门前盘桓。见到沈约乘车回家,刘勰就高声叫喊“卖书”。沈约是个书迷,听到后立即吩咐停车,刘勰趁机献上书作。沈约读后对其热情鼓励了一番,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文心雕龙》自此声誉大增,皇帝获悉后对其破格录用,他因此先后担任过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相当于中央司局级干部)等职。
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