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今天小伙伴们开启了心手讲堂第三次“云上课”模式,在线聆听了喻丹老师和韩速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简历撰写基础课程。两位老师通过简历结构概述、简历点评以及在线问答等环节,教会我们如何避开简历撰写的雷区,撰写一份高分简历。
活/动/回/顾
REVIEW
在心手小讲堂第三讲的课堂上,喻丹老师和韩速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简历制作基础”的精彩分享。
一 夯实理论
喻丹老师首先从简历的使用场景引出今天的主题。她谈到简历的使用场景主要可以分为简历初筛和面试沟通这两个场景。这两个不同的场景分别有着不同的作用。在简历初筛这一阶段可以使别人有一个初步认识自己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一个面试的机会;而在面试沟通阶段,简历的作用主要是为面试官提供想要深挖的话题。其次,简历在这两个使用场景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由于简历筛选的过程非常快,所以我们在制作简历时应该重点突出,对于重要的内容可以加粗、加黑或者放在显眼的位置上。而在面试沟通的场景中,需要对简历内容上的细节有一个良好的把控。在明确了简历的使用场景之后,同学们对于简历怎么制作都有了一个更加清楚的方向。
然后,喻丹老师从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个人经历、个人技能及自我评价五个方面详细讲述了简历的构成。喻丹老师认为在个人经历模块中应该遵循STAR法则,按照背景、目标、行为以及结果的逻辑呈现自己的个人经历,这种逻辑也可以用于面试中的表达。喻丹老师以简历中某一段销售经历为例,为同学们介绍如何根据STAR法则精炼自己的个人经历。
最后,喻丹老师谈到个人技能及自我评价模块。她认为在这一部分“匹配度”比单独展现自己的优秀要更重要。对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对应的资格证书,比如金融业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语言类也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比如专四、专八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准备。对于自我评价,喻丹老师认为这不是简历中必备的内容,如果要将它写在简历中,同学们可以在深入理解了岗位和行业后,通过它展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特点,以及自己对于目标岗位的优势。然后喻丹老师以“简历的内容比简历的设计更加重要,高匹配度的简历比高质量的简历更加重要”对第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总结。
二 实例分析
本次课程的第二部分,韩速老师从自己的实践经历出发,结合实际的简历内容,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韩速老师按照STAR法则,以“帮公司发传单”作为第一个例子进行了一个实例的分析。他认为如果我们要写帮公司发传单的经历,可以按照先交代公司的背景,然后讲述自己的逻辑来写。要注意发传单这项工作的目的不单单是将传单发出去,而是为了搜集信息、确定市场推广范围、统计客流量高峰期等等。我们写简历时应该把更能体现自己想法的内容写上去。
然后,韩速老师以玩游戏的经历为例,告诉同学们生活中的经历也可以很精彩。韩速老师认为个人技能不单单是指自己专业上的技能,如果自己有相关的爱好和特长也可以成为亮点。比如对于娱乐公司来说,追星的经历也许是一个亮点。
本次课程的第二部分,韩速老师从自己的实践经历出发,结合实际的简历内容,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对于没有相关实习经历的同学,韩速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这部分同学们可以将自己在课程大作业中的思考和总结写在简历中,比如自己在大作业中使用的技能、作业中哪些内容可以体现自己的想法和特性等等。而对于自身经历非常丰富的同学,韩速老师认为在写简历时应该做到有针对性,例如想要应聘技术类的岗位,就将自己在数理逻辑和技术类的比赛经历写在简历中,想要应聘商业运营类的岗位,就优先展示自己商业比赛的获奖情况和相关的实习经历。
课程的最后,韩速老师从格式、个人经历与应聘职位的相关性、内容的丰富度、内容的筛选等角度对部分同学的简历进行了点评。同学们对于简历的结构和内容都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问/答
QA
Q:对于本科生的话,经历是比较“散”的,难以撑起一份“针对”某岗位的简历,同时也缺少第一份校外实习经历,在这种情况下,找实习是否会比较占劣势?
A:公司对本科生的经历要求不会和硕士、博士或者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一样高,首先我们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如果缺少相关实习经历,同学们可以从自己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岗位相匹配的素质和经验,按照STAR的逻辑丰富自己的简历。我们平时要多多观察,并不是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产品才能写到简历中,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也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Q:在线教育行业或者教育行业更 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是求职者的“脸面”,写作中要求高度的凝练性和契合性。没有经验的求职者往往忽视简历写作的技巧,在这次的课程中我得到了新的启示。通过老师的介绍和点评,我学得到了运用以情景、任务、行动和结果为逻辑主线的“STAR”写作法可以将实际经历落实到HR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一个完美的简历一定是契合岗位的简历,围绕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简历的本身是在叙述一个关于你自己的故事,习得的技能、经历的故事造成我本人最独特的地方,而打动HR的故事就是你得到Offer的第一步。
——第一组王抚景
本周的“心手小讲堂”上,喻丹老师和韩速老师分享了“如何写一份好简历”,回应了作为求职者最迫切的需求。因为只有一份光鲜的简历可以叩响心仪公司的大门,赢取一份面试机会。老师们谈到的求职者常踩到的“雷坑”让人恍然,原来很多时候并非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是在呈现自己上失败了。以往从来没有认识到“展示自我”是一门学问,此次大梦方寤般被老师点醒,相信在日后的求职当中一定能表现得更好。
——第二组郭子介
今天喻老师和韩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有关撰写简历的课程。以前大致听过“STAR原则”,但是今天老师以招聘官的立场为我们进行讲解,更有助于理解如何应用以及重要性。觉得耳目一新而且很有道理的观点是,对于我这种没有很多实习经历的小菜鸟,即使从生活经历等事件中,能够总结出体现自己具备岗位所需要的素质也是可以的。每次写简历前需要就以往的经历好好做一个回顾,做有针对性的简历,并且提前想好成长点等反思,这样面试时才能引面试官“入坑”。另一个要做的事情应该是,了解自己心仪职业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去提升自己,去实习。
——第三组吴思凝
大一小白真的很幸运可以在对求职实习一片空白的时候听到喻丹老师、韩速老师的指教。听完了两位老师的讲授,我终于对简历书写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简历中最重要的是“匹配”。要想让面试者一下子找到求职者的亮点,首先就要体现出求职者适合匹配之处,这就如同榫卯之合,才可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衷心感谢两位老师的教授,我受益匪浅。
——第四组李莹璠
喻丹老师对简历中的“Star”法则讲解,强调的简历内容设计,匹配质量等规则都非常有帮助,我们针对应聘的公司,匹配自己的技能,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到面试官。韩老师也提到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进行合理的阐述,但这些都需要建立在:理解所处情形,为什么做以及如何做,怎么样做好的基础上。我们有扎实的能力,努力去尝试和学习的真本事,加上老师们提供的“好方法”,一定有更多的机会。
——第五组李泽坤
我申请参加心手计划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对未来的规划还很模糊,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取向和求职概念,而心手计划的课程设置恰好就是从自我认知所开始的,相比于求职的具体技巧,我觉得导师们的经历和行业经验,对我启发更多。与其说心手计划是帮助我们认识职业与求职,不如说它是在帮助我们培养认知自我、做出选择与推荐自我的能力。
——第六组杨天猛
喻老师和韩老师的简历课真的是干货满满。我首次从课上了解到了“Star法则”,了解到了不同面试环节的讲简历的不同侧重点,还了解到了不筛选、不相关、不注重细节等简历制作的常见问题。相信听过这节课后,我可以更好地完善简历啦!
——第七组任月明
活动时间:.4.11
活动地点:腾讯会议
小组导师:喻丹、韩速
小组助理:刘靖崴
撰稿:第五组成员
排版:林丽琪
编辑:张雅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