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冰山模型来进行职业定位
上一次我们聊了什么是冰山模型,这一次我们聊一下冰山模型在求职中职业定位和岗位分析的应用。
结合冰山模型,我们可以进行职业规划探索,我们总结为职业定位5要素,冰山上的行业趋势、抗风险性;冰山下的为能力、兴趣、驱动力,具体如下图:
我们转换成一张表:职业定位五要素表
01第一要素:爱干
爱干是保持动力,持续的投入精力。
问题:哪些类型的工作是你爱干,并且愿意持续投入精力?这些工作有哪些共同点?
02第二要素:能干
能干是能干好工作并且比同事同行优秀。
问题:你当前的工作能让你发挥,培养甚至创造优势吗?
03第三要素:值得干
值得干是,能不能给足够优秀的人想要的回报。
问题:什么样的工作值得,现在的工作是否值得干呢?
“爱干”“能干”“值得干”——是“自我探索”的三个关键点。
三要素产生的动态联动:爱干--能干--值得干--爱干
“爱干”是工作让你主动投入时间
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能干”是能给你提供竞争力和成就感
让你的工作更“值得干”
“值得干”确保你有不错的收益和生活
这又进一步强化你更加“爱干”
最后两个要素:看趋势和抗风险
趋势:个人能力,要依靠社会趋势放大
风险:如果这个行业、工种消失,我们有能力和资源应对变化吗?
前三个要素,向内探索自己,了解自己内心;后两个要素是制定出加速职业发展的个人战略。这五个要素构成每个人思考个人职业定位的底层模型。
我们可以随时把现在的工作与自己的能力优势进行匹配,并定量化打分评价,确定自己的能力工作匹配度,从而发现自己的职业发展优势和缺陷。
用冰山模型分析目标岗位
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助冰山模型分析目标岗位,帮助我们梳理目标岗位的信息,理解岗位能力要求,更准确的选择及做好面试准备工作,具体该怎么做呢?分成四步:
01确定分析的岗位,看看是否有前途
如果你已经有明确的目标岗位,那直接用这个岗位来分析自己是不是匹配。
但如果你没有,可以先从自己的相关经验出发,框定你能做的几个岗位。
比如:你要分析“PLC技术员”岗位,可以先登录招聘网站,以企业雇主的角度搜索这个行业的相关技术岗位,然后会看到一堆人的履历,看看他们后来都去了哪里,你就知道这个岗位未来的发展方向了。
而且这个方法也能帮你判断,未来你要去的这个行业和岗位,到底有没有前途,这些原先做该岗位的人,后面的出路是什么。
02查找同类岗位的需求
接下来,你再切换到求职者的角度,你会搜到很多公司对这个岗位的招聘要求,找出几份不同的招聘需求。
因为不同公司会有自己的细分要求,为了提取出岗位的共性要求,你可以尽可能多看几份,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以上信息来源于前程无忧招聘网站,2家不同企业对同一岗位的任职要求:
第1、2条一般是对学历、专业、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
第3、4条一般是对专业核心技能的要求;
第5、6条则是对可迁移能力与冰山底部素质的要求。
03按照冰山模型找出该岗位各部分需求
从以上的简历,你可以发现,招聘需求基本上也是按照冰山模型来写的,以PLC岗位来说:
有对知识的要求,比如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相关专业,了解自动化控制专业知识;
有对技能的要求,比如熟练使用编程语言,具备运动控制应用技术;
也有对能力的要求,比如编写技术文档、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等;
最后,还有对性格特质、动机等等的要求,比如团队合作、谦虚踏实、诚实正直等等。
把它们汇总在一起,就可以得到这份岗位的需求模型了。
04按照岗位需求模型,与自己进行对比
使用冰山模型让自己个人素质与该岗位的需求进行匹配,分析适合度。
如果是冰山底层的因素与岗位需求是冲突的,则不建议寻找该岗位,后期会较难适应。
但如果是知识、技能方面不匹配,未必不能选,因为大部分知识和技能都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只是看你是否愿意投入时间罢了。
我们平时看一份工作,大都是看冰山表层,比如职责、薪资、办公环境、学历、专业等等因素,可最终你这份工作能不能做好、是否有成就感,其实是很多隐性要素所决定的,这些处于冰山底部的隐形因素对我们职业选择的影响要远大于那些冰山表层的部分。
下一次我们再聊一下冰山模型在成长规划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