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从前人们找工作,都是各大求职市场东奔西跑——地推
现在人们找工作,都是在家里葛优躺拿着手机网上——海投
互联网时代嘛,找个工作还东跑西颠的,没必要~
一键海投,然后各种零食、小吃、music,嗨起来~
有电话了,就去面个试,多easy~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你的简历正在被1块钱出售着
换言之,你的信息全部泄露~
今天微博上一个话题名为:
#1元即可购买一条简历#被推上热搜
有人表示,在网上投递了简历后,频繁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
自己的信息肯定是被廉价出售了~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简历售卖已形成“一条龙”产业。
知名求职网站一手简历每条1.8-2.5元,
二手简历每条0.8-1.5元,其他网站每条价格0.6-1元。
把求职者的简历赤裸裸的利益化,你们良心不会痛吗?
网友1:这年头在网络上谁不是裸奔呢 网友2:我的信息已经卖遍全国!偶尔也有国外的 网友3:有没有10万个企业。我5毛钱就卖自己简历看来这届网友,已经对这种事见惯不怪了
都开始了自嘲~
那这些简历是怎么得到和卖出的?
求职者王先生表示,自己在今年6月换工作,
在网上向几家公司投递了简历,求职意向是“策划、设计”,
之后竟频繁接到销售、客服、保险等岗位的电话~
一天能接好几个,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求职情绪~
可为了找到心仪的工作,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投~
像他这种经历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记者调查发现,简历有一手与二手之分,
一手简历就是从未被售卖过的,二手简历是被卖过1次以上的。 一位卖家称,通常一手简历“转化率”更高, 求职者电话更容易打通,QQ或 数据提供求职者的姓名、手机号、年龄、性别信息,直接发到买家邮箱。 另一位卖家给记者求职网站使用账号,记者发现,这是某企业的子账号, 买家只要充值就可以在简历库下载所有简历, 现在的企业不为招聘而招聘,而为获取简历而招聘 很多企业通过企业方式发布假的招聘信息, 目的就是等求职者投简历,再把简历卖了赚钱 而企业在招聘网站上需要认证后才能下载简历 认证仅需要营业执照和没用过的账号, 一般一个营业执照可以认证3-5个账号 网上有专门出售用于注册账号的软件,可以帮助卖家批量注册, 营业执照也可以批量购买。 有了营业执照和账号后,可以实现企业VIP的批量认证。 企业认证成功后,便可以发帖吸引求职者投简历。 理论上,发的招聘信息越多,收到的简历数量就越多。 网上还专门售卖“发帖机”软件, 另外还有软件可以将招聘信息刷新,使排名更高。 最后,根据平台服务,利用“简历提取器”,以文本形式提取出求职者简历信息。这下大家知道自己的简历是如何泄露的了吧~
真是无商不奸啊,为了骗取简历,不择手段。
相信大家也多多少少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下面做个调查
如何遏制信息泄露呢?
一、相关单位
不论是简历买卖还是其他任何手段泄露人民的个人信息都是违法的!
这与平台本身监管不严脱不了干系,平台应该严格审核公司资质,保护求职者的信息,如果用户信息泄露,但平台无所作为,则要承担间接责任。
法律上也该明确侵权的责任,加强监管力度。
二、个人
现在个人信息的泄露,其实不仅存在于简历中,
比如淘宝购物、或者在任何地方留下姓名电话,都会给有心人制造机会。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
1、不要随便丢弃个人信息的物品:火车票、快递单、银行对账单,被坏人捡到,不堪设想。 2、拒绝各种日常调查问卷、抽奖购物等需要填写个人资料的东西,占小便宜吃大亏。 3、招聘网站,填写资料后,定期更换密码,找到工作后,删除简历。减少被泄露的几率。 4、不要在社交媒体如朋友圈随意公开自己及家人隐私信息,小心被坏人盯上。 5、公共wifi,不要随便上,这种网很可能被黑客监视,导致密码、数据、等信息泄露。 6、不要点击浏览不知名的网站、不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
希望大家都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别给坏人骚扰自己的机会。
ps:记得我曾经就被人盯上了,
不是在电话里,而是在大街上,吓得我拔腿就跑
以为碰见了变态
结果那人跑过来给我一个单子
我擦擦眼睛一看,上边写着:如何减肥瘦的更快?
我去,看来。。。。我的胖,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汗……我!要!减!肥!
-往期好文-
你知道怎么查朋友圈访客记录吗?来,我教你!有个败家媳妇是种怎样的体验?七夕,我离婚了,好开心~瘦芽简介:有趣、有料、有用、有品、有情怀的白癜风会不会传染白癜风丸零售价格是多少元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