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到的暑假总结,晚了一个多月。很多想法已和一个月前的不同,因此并非是一则纯粹的学习笔记。在刚起步的学习生涯中,这个暑假也无法作为一个点来概括,同时本文也讨论了过多并未沉淀完全的事请。因此,这的确是一篇,非正式的总结。
在暑假之前,老鲍也曾建议我们每读完一本书都写下相应的读书笔记,然而在看完第一本书之后,我并未有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读后感的澎湃心情。从今天来看,我理解到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些相对比较好,受很多人夸赞的书,与一本涉及内容相似普通的教科书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究其原因无非是自身知识面的不足,导致自己更着眼于书上崭新的知识点,而少了对于作者思想的咀嚼。好书的确需要反复的品味,站在(低海拔的)不同高度时,同一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确截然不同。
我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用书来定义接下来所要学习的东西。用一本书代表一门课程,阅读完这本书代表着课程的结束,代表着我已经学会了这门课程(的确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书的确可以帮助迷茫的人(廉价的指路标),但也有许多人脑子一热一时间买了一堆价值几百元的书,相信那些作者译者会给他们带来高于书本身的价值,相信用金钱和短暂的热情交换来的毅力足够帮助自己啃完这些书。我必须承认虽然我并没有一次性买过那么多书,但我买的书中也并非每一本都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完。当又有年龄相近的大学生或是转来IT的外行人加入我所在的技术交流群,第一句话就是问有没有书单路线一类的问题,我不禁感叹与羞愧。
坦言之,我是个学生,两年三年之内,我还是学生,五年十年之内,我也还算是个“学生”。距离我开始接触Java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我所能带来的技术总结并不多,更多的只是分享在暑假自学时的心情和思考。为了使这篇文章不显得那么杂乱,我下面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简单的概括,第二部分是学习的主要过程(参考意义不大),第三部分是结尾。
二、内容1我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一下半学期之前,我并未考虑过软件方向,我并未想过当一个程序员(虽然现在也还不是),甚至在我入学的一篇作文中这样写到“若我在一年后有转专业的准备,那么我的选择应当是‘弃理从文’”。最后在兴趣的驱使下(其实刚开始仅仅是抱着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远大理想,给自己找一个辅修软件的环境),我加入了debug工作室。
在大一的上半学期,我曾拜访过汤老师,他指出加入实验室并非为了目的和成就,而是为了付出时间。这句话也让我不再对自己的发展表现的那么浮躁。在今天我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无论是竞赛、项目还是学生科研,重要的并不是能在简历上多加一笔(相对于低年级的同学而言),而是能以此提升自己的能力。说到简历,也想起前段时间的一个矛盾,是关于奖学金申请理由(虽然还是以排名为主),我竟发现这个暑假的内容我都无法写入这一栏(没有东西可以证明我经历了这一个暑假)。在最近的一个月我也找到了原因,一是代码量不足,的确还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talkischeapshowmeyourcode);二是我忘记了上面汤老师讲的那句话。
这个暑假勉强算是体验了一把的生活,提前把自己当做一个程序员来运作,收获可能会多一些吧。如同一个程序员因工作必须放弃许多自由的时间,我认为在自学的路上若想要追求更好的发展,也得比常人多学会放弃一些。我曾一度相信我可以平衡好很多事情,生活和学习,硬件和软件,课内和实验室。直到我每天分给女朋友的时间越来越少,期末大作业开始靠通宵向上帝借一点时间,第二学期的微积分甚至没有满绩,我开始明白我只是个普通人,我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掌控全局。我认为一个自学者最重要的并非是学习方法,而是应当首先清楚自己的定位,学会良好的自我分析。
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暑假所学的内容:学了两遍Java基础,两遍Servlet,两遍Socket编程,还有一些杂乱的知识。若以学习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兴趣、竞争3、证明自己。第一阶段实则是对于未知领域的渴求;第二阶段是与那些潇洒完三年通过培训班速成者的竞争(我不能容忍他们通过我所反感的事物利用同一个时间长度得到的比我更多);第三个阶段我明确了自己该走的道路。我开始有了危机感,我到底能用剩下的时间达到怎样的高度?我开始意识到,剩下三年实在是太不够用了(有种高考数学刚做完选择题就已经开始担心来不及的心情)。
刚开始的学习往往是最幸福的,因为还不知道后面要学的东西有多少,也不会有面对要学的东西越学越多的复杂心理。作为一个自学者,我的确是不太合格的,由于初高中养成的习惯,我并不喜欢在遇到的问题还没到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去请教他人,这也导致在某些时候自己错误的判断影响了自己的进度。在信息获取这方面,我也当了一个暑假的人肉爬虫,流连于各大技术网站,也看过一些不同的观点,加了一些交流群,也给自己囤了一些不错(也许)的讲解和资源。在碎片时间看看技术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病好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