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新媒体中心新闻,开设新媒体专栏“我在天津这五年”。为您按下倒带键,把时光倒回五年前,去探访普通人的生活,如你如我。
每个人的五年都是一个故事,一群人的故事构成一座城市的变迁。我们想通过讲述、记录,打开这座城市过去的五年。
今天的主人公,是当年为总理做国礼鲁班锁的那个孩子。
◇新闻记者邵隽
把鲁班锁的6个部件放在张少华面前,他凝神了一会儿,几秒钟,鲁班锁就在他手中化零为整为一个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
“好久没碰了,手有点生。”他腼腆地笑了下。毕业已两年的张少华如今是天津空港一家德企的刀具工程师。
在大学时代,鲁班锁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工件,两千多年前中国工匠鼻祖鲁班创作出的这款榫卯结构的鲁班锁,由环环相扣的6个部件组成,被职业院校的同学们拿来以铝合金之身打磨塑造,焕发出崭新的金属色泽。
年秋天,张少华等三个90后的数控技术专业大学生接到任务,要再打造出一把精密细致的鲁班锁。几天之后,德国当地时间年10月10日,就是这把鲁班锁,经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之手被递送到德国总理默克尔手中,以贵重的“国礼”相赠,被寄予“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深度融合的寓意。
中国工匠创造穿越千年来到今天,和现代制造业重逢。而张少华等人也从此和鲁班锁有了割舍不断的联系。
磨性子
年10月11日,指导教师赵新杰一早看到张少华就说:“鲁班锁火了!”而三个小伙子此前并不知道,他们制作的是一份国礼。
媒体报道接踵而来,4个人不断向媒体讲起当时接到这份特殊任务后的几天时光,直至三年后再次回忆,却好像都是“没什么特别”。
年“十一”假期,那时候还叫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空空荡荡,赵新杰脚步急促走进数控车床实训教室,大声喊:“谁还在学校?”
张少华假期留在学校,是想利用休息时光为转年即将进行的数控专业技能比赛多练练手,于是,这个重任落在了他和李志仁、王明靖的身上。在老师的指导下,三人合力从10月3日起连续做了三天,前期讨论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刀具、毛坯和夹具,编制加工程序,后期也进行了细致的尺寸调整,而真正进入那台德国生产的德玛吉数控机床加工,就如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用了短短1个小时。
其实,当时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们同期制作的还有校徽、核桃夹子、小卡车等几个备选礼物,均为数控机床打造,但最终总理的选择是鲁班锁。老师赵新杰相信:“学生们都很优秀,换谁做都一样。”
但张少华因此上了电视,成了鲁班锁背后的制作者之一,河南郸城老家的家人从电视上看到他,打来“没想到小子现在能这么出息。”
年,张少华考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他觉得高考成绩不算太好,但是自己喜欢动手,学一门技术就有机会有能力在城市立足,于是他在网上搜索,最终选择的是全国有口皆碑的高职院校里的王牌专业。
大一时社团纳新,张少华参加了数控社团,他想得很朴实,上课只有固定的学时,业余时间还要多锻炼实践能力,因为走上社会靠的也是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王明靖和高一年级的李志仁也都是数控社团的成员,他们都是对数控机床痴迷的大学生,休息时间摆弄机床也都是常事。该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师赵新杰是社团的负责人。
但是刚进社团,哪有机会摸机床,赵老师一句话“先去做卫生”,所有新生都只能埋头扫地、擦地、擦机床,老师中途观察,原本纳新招了50多个人,中途跑了一半多,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但这些人就是老师眼里的金子。
“学技术首先要耐得住性子,磨的就是他们的性子。”
留下的人在赵老师的带领下,以具体项目为知识点进行教学,老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动手学习,渐渐,鲁班锁、国际象棋等一件件精致的小工件在同学们手中诞生了。
光环之后
很意外,但好像又并不意外,媒体曝光后,张少华说自己此后的学习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几个小伙子好像特别明白人生的事理,又一头扎回了实训车间。张少华也成了学长,在社团里继续带领学弟学妹做项目,除了技术愈发过硬,他也在成长中变得更加有团队意识,更懂为人处事了。
“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平凡,所以荣誉光环之后该干嘛干嘛。”赵老师如此教育学生们。
别管学校大厅里贴出的是谁的照片,企业招工要的是踏实肯干的人才,现在整个社会都很浮躁,年轻人都想着赚钱,工匠精神的土壤并不肥沃,但只要学生们摆正自己的心态,这土壤就一定能长出参天大树。
这种教育潜移默化如春风化雨,每年,赵老师都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能学子。
所以说,只是一把鲁班锁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么?不,是职业教育改变了他们。
这句话对于农门学子丝毫不夸张,这要从张少华的大学长说起,该校届毕业生金顺祥,青海人。年,德国企业茨埃威尔(NZWL)在天津空港落户建厂,这家德企是专为大众生产变速箱和齿轮的供应商。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中德两国政府合作共建,办学实力强劲,德国人慕名而来,亲自带队来校招聘面试。
这场招聘极其具有德国人的行事风格,他们带来一个零件,限时3个小时,让学生按图纸要求加工出来,谁做出来就带谁走。金顺祥等人顺利完成,与企业签约。年即被企业派往德国学习,回津后成为业务骨干。
这种落户形成了连锁效应,年10月,为变速箱生产壳体的德企施洛特又落户空港,“怎么建厂、怎么招人”均虚心向自己同一条产业链上的茨埃威尔取经,又从中德招走了十余名应届毕业生。
生产壳体需要刀具,这种刀具可不是大家熟悉的德国菜刀双立人,而是数控机床上的专用刀具,于是,服务施洛特的刀具供应商德企钴领又来到天津,年底落户,年企业又来招人,找到赵老师就问“你们这儿还有好学生么?”
张少华的简历十分漂亮,专业成绩优秀,在学校及天津市比赛中都获过奖,但是,他却并没有将制作“国礼”的经历写进简历。
而此时,几届优秀中德毕业生已经在企业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口碑,在施洛特工作的学长引荐下,年,张少华顺利通过面试,进入企业从事刀具服务。
这份活儿并不轻松,每天要高度专注进行刀具精度调整、磨损补偿,更多是根据现场问题解决问题。以镗刀为例,尺寸很不稳定,刻度会精细到0.01毫米,而头发丝的直径是0.06毫米,这就需要专业知识和大量经验的积累,张少华说:“企业一个活儿是3分钟,调刀慢了就耽误一个活儿,重新调刀需要半个小时,企业得等,就相当于一场生产事故了。”所以,他从不敢怠慢,不断学习调刀工艺和知识。
努力总有回报,毕业两年后,张少华的月薪已经高于一个本科专业毕业生,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自信,看到了自己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今后想成为企业里的技术主管或者是项目主管。
当年一起做国礼的三个小伙子都有了很好的出路,大一届的学长李志仁进入北京一家瑞士企业从事应用工艺工程师,全国各地出差,业绩出色;王明靖进入一家军工企业就业。
但无可回避的现状是,还有不少技能学子走上社会后都要普遍经历一段低薪的困难时期,很多人熬不过就放弃了,选择回家,转做销售等行彻底放弃本专业。
所以,赵新杰希望,每年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企业成为骨干,也为企业和学校搭建桥梁,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资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匠人
赵新杰是中德自己培养出的优秀青年教师骨干,年高职毕业后就留在了学校任教,他的办公室和课堂都在轰鸣的实训车间内,因为对于职业技能学子而言,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他的教学也应扎根在车床旁。赵老师的办公柜上仍然摆了一个鲁班锁,这把锁也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乃至工匠精神回归的一枚符号、一个象征。
而高校是培养新时期大国工匠的重地,年底,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升格为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亦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我国最早举办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城市之一,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作为技能学子的一场“大考”在津落户至今已整10个年头。
如今,“鲁班锁”等工件制作被列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内容之一。周末的车床前,依旧有年轻的身影忙碌个不停,大一学生黄如轩是个一脸憨厚的大高个,他正在制作的就是鲁班锁。因为也是社团的成员,他对张少华非常熟悉,看到学长回到母校,就激动地聊了起来,“这可是我们风云学长,老厉害了,我们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张少华说自己身上没变化,却早已经成为学弟学妹心目中的榜样。
技能学子不擅言谈,连赵老师都说自己的健谈是被逼出来的,他总以一则故事向同学们举例:年米其林为新加坡一家不足2平方米的路边摊点亮了一星,摊主陈翰铭先生整整卖了35年的香港油鸡饭。令人感动的不是华丽的米其林邀请晚宴,而是晚宴结束后陈师傅和他的家人乘坐地铁回到店里继续为准备明天的食材忙碌起来。这就是亮丽光环和荣誉背后的一种“平凡”。传承、敬畏、平凡、坚守是他所理解对工匠精神的注脚。身为一线教育者,他更决心要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为契机,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张少华想了想,觉得自己身上还是有变化的,职业的荣誉感让他变得更加自信,尽管工作之余和同事们最多聊及的还是城市的房价,但他有信心凭技能在这座城市扎住根、立住脚。
大数据时代,为什么还有匠人?为什么还需要匠心?
积累谷粮,就有了食物;积累荒石,就建了城邦。
积累笨拙,就有了能巧;积累微心,就燃了火光。
新闻背景:
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升级到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津特色、叫响全国的职教创新发展之路。年11月,教育部批准本市设立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这是我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天津职业院校建设的海外“鲁班工坊”,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把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工匠精神”的回归,不仅担负着重塑天津现代制造业筋骨的重任,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责编:王子煜
材料来源:新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