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过四级面试被卡
萧可:工商管理专业,生在广西,长在广西,内心却向往长三角。目前尚未签下公司。
关键词:“硬件”不够
萧可目前尚未签订就业协议,这不意味着他没有尝试努力找工作,事实上,他已经面试过5家公司,其中一家位于长三角,四家位于两广地区,但遗憾的是,面试过后,这5家公司都没有再给他回音。
“大概是因为我英语四级没过吧。”萧可无奈地分析道。在一次面试会上,他注意到面试官初选简历时,只扫一眼英语水平的分栏,过四六级的放左手边,没过的就全都分到右手边。而能进到第二轮面试关的,只有那些过了四六级的同学。
四级真有那么重要吗?深圳一家通讯公司的人力经理对记者说:“发达地区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外向型的,这就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有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就相当于跨过了最基本的门槛。另外,大学英语四级是全国性的考试,相对比较严谨,因此,我们往往认为,能拿四级证书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会比较强。”
“我不会再考英语四级了,觉得挺讨厌的。”萧可对记者说。不过,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简历太单薄,凸显不出优势,萧可已经决定先不着急找工作,而是利用毕业后半年的时间,全力以赴考一个外汇或者期货的证书。萧可对就业还是挺乐观的:“其实只要把姿态放低,我想毕业以后找份工作应该是没问题的。”
近段时间的求职经历,让萧可总结了不少经验。有一次,他面试完一家公司后,以为能等到回复,就不再向其他公司投递简历。结果,他不但没有等到录用通知,还错过了一家心仪的公司。因此,他想提醒大家:在一家公司面试完之后,一定不要松懈,要继续投递简历,才不至于错失机会。
二、上北京,先就业后择业
小马:财务管理专业,黑龙江人。与大部分舍友通过校园招聘求职不同,小马是通过网上投递简历找到了工作。与“逃离北上广深”的潮流不同,小马是奔着房价最贵的地方——北京去的,他即将成为一名“北漂”。
关键词:网上撒简历,先就业后择业
小马是黑龙江人,家人希望他能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找工作。加上小马有不少同学和亲戚在北京,因此,北京成为了他找工作的首选之地。
小马的舍友和同学,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校园招聘找到了工作。不过,来学校里招聘的,大多是位于南方的企业,不符合小马的意向,因此,他就在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一开始,小马都是在一些全国性的就业网上,大海捞针般地搜索北京的招聘信息,那上面的信息是海量的,筛选起来颇费功夫。刚开始,小马撒网投递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这让他很郁闷,感觉有点不得要领。后来,他遵照一位校友的建议,到北京本地的人才网上碰运气,果然,他很快就找到工作。小马总结道:“全国性网站的流量大,投递简历的人多,竞争也大。区域性的网站上,大企业偏少,但是命中率要高出许多。”
现在,小马已经和北京的一家私营房地产公司签约了,刚进去的工资大约是元至元,他对记者说,在北京,这样的薪水算是比较低的,要想在当地买房,根本不可能。不过,小马对此并不介意:“先就业再择业嘛,我随时等待更好的机会。况且,我也没准备在北京买房,我只是想在那里试试自己的身手,锻炼锻炼,赚钱倒是次要。退一步说,如果发展不顺利,一两年后再考虑回老家发展。”
三、回老家,子承父业
李维:会计专业。李维面试的几家公司都有了回音,但是,由于岗位与自己的志向相距甚远,他决定回到家乡,与经营一家建材厂的老爸共同奋斗。
关键词:子承父业
李维戴着一副眼镜,清秀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尽管父亲是一家产值逾百万元的建材厂老板,但他却不希望被称为“富二代”。李维考进商学院,也并非父亲的授意,而是完全出于自己的爱好,憧憬着自己终有一日能成为MBA、企业家。临近毕业,李维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压根就没想到回家协助父亲一起创业,而是想着先在社会上闯荡一番。
“一开始,我参加了不少招聘会,也投了不少简历,几乎都得到了面试机会。”但是,李维的要求比较高,曾经有一家工程集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待遇也相当可观,但由于工作地点在非洲,他最后放弃了,“尽管最后没谈成,但是离开前,我还是鞠躬感谢面试官,谢谢他们给我一个就业的机会”。最后,李维转念一想,何不回家创业?于是,他铁下心来,决定回到家乡,和老爸一起奋斗。
尽管还没毕业,李维就对父亲的厂子做了调研:“厂子规模不大,是由早期的国企改制而来,面临着设备老化、生存空间小的压力,加上国家出台将在年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厂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李维有了自己的想法,首先一步是要筹集大约万元资金更新设备;另外,可以通过与大厂达成协议,加工他们的半成品,以赢得生存空间。“不过,人家是否愿意合作,就要考验自己的谈判能力了。”李维笑着说。
李维的父亲向来开明,得知儿子选择回家与自己一起奋斗,心里着实高兴。李维对未来相当乐观:“爸爸鼓励我,说我的学历在厂子里最高,会比任何一个人都强。”
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小羽、小东:两人都是会计专业。在宿舍里,小羽成绩最好,年年拿奖学金;小东成绩平平,有几门课还挂过红灯。尽管如此,与小羽一样,小东也顺利找到工作。让人不由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关键词:各显神通
小羽的简历相当辉煌:每年都拿奖学金,包括一等奖学金,他还是学生会干部,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小羽只面试过一家公司,并且很快就顺利签下了就业协议。小羽对记者说:“我签下的是一家证券公司,自我感觉还是比较理想的,毕竟专业对口。”小羽强调,自己的求职经历相当简单,没有什么故事值得书写。不过显而易见的是,优秀的在校表现,让他搭上了就业的“快班车”。
相比之下,小东的在校表现显得平平无奇,但是,他也成功进入一家银行的桂平支行,舍友们都觉得相当不错。小东回忆道,面试那天,两名面试官面试3名大学生,或许是面试前面两位同学花费的时间太多,以至于面试他的时候,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面试官对我说,你的成绩一般嘛。我那时心想,一定要诚实地回答,不然一旦撒了第一个谎,就有可能再撒第二个来圆上一个谎言。”于是,小东委婉地表示,自己可能是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耽误了学习。小东还注意到,一同面试的另两名同学显得很紧张,相比之下,自己就镇定很多。小东求职期间,状态一直都很轻松,每到不同的城市面试,他都把这当成旅游。小东总结道,或许就是这种放松自然的状态,获得了面试官的垂青,“当然,还要加一些运气”。
五、面试时被百般刁难
小龙:会计专业,成功应聘厦门一家台资公司的会计岗位,但是,面试的经历却让他饱受折磨。
关键词:遇到了有意刁难的面试官
小龙小心翼翼地敲开了一间办公室,只见面试官一脸严肃地坐在办公桌后,眼都不抬。小龙硬着头皮走上前,向他问好,对方好歹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让他坐下。本以为面试谈话就此展开,没想到对方还是不理不睬,竟然旁若无人地泡起了茶叶,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大约五六分钟后,面试官才拿起他的简历,翻翻两下,抛出了第一句话:“哟,长得不高嘛。”——一上来就是一番打击,让小龙有些措手不及。
小龙对记者说:“面试之前,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师兄就提醒过我,面试官很严厉,不要不懂装懂,否则适得其反。我遵照了师兄的提醒,反而弄出不少误会。”
小龙回忆道:“面试官问我,有没有学过‘会原’。‘会原’其实就是《会计学原理》,但是,我们学校管这门课叫《基础会计》,所以我一开始没理解,就说没学过。面试官一听,表情就不大对了,这下我才反应过来,就把‘会原’的知识框架都答给了面试官。”
没想到,面试官听罢更不高兴了,认为有人事先将面试题告诉了小龙,惹得小龙赶紧一番解释。小龙说:“后来,面试官用英语说了一番话,我听懂了,大意是让我用英语做自我介绍。但是,我又想到师兄‘不要不懂装懂’的告诫,便用中文说自己的英语口语不是很好。我的话音一落,面试官马上叫来我的师兄,并当着他的面,指责我这么简单的英语都听不懂,怎么能胜任境外的工作?我只好又解释一番,强调其实我已经听懂了。”
小龙心里很委屈:我答得上来吧,对方又怀疑我作弊;稍作谦虚吧,对方又认为我水平不够。小龙通过这场五味杂陈的面试,认识到面试之前一定要有所准备,要真实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不然,顾虑过多,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文章来源:人才网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