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最难就业季”中的大学生就业:本硕过半有着落高职生成香饽饽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年将有万大学生毕业,规模创历史新高;加之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纷纷缩招,以致今年也被称为“最难就业季”。
不过,相比家长和学校老师们的操心,学生们自己要“淡定”得多。应届毕业生们各显神通,纷纷提前谋划出路。记者采访省内多所高校的毕业生了解到,学生们今年普遍降低了薪酬预期,相比往年期待毕业即月薪过万,不少学生表示月薪元也可以接受;而在就业市场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因为专业更贴合市场反而更“吃香”,广州多所高职院校表示,毕业生签约率都在70%以上。
在大学生找工作不易的同时,不少企业也表示,优质人才依然稀缺,更有企业表示开出50万元年薪依然难觅“千里马”。专家则建议,应届毕业生应该科学进行就业规划,积极提升自身本领,要树立竞争意识,杜绝“佛系”“躺平”心态。
高校研究生:手头有Offer但不是很满意
小郑是广州一所高校的文科研究生。疫情下的求职季,她习惯于参加各种网络笔试和面试。笔试的时候,她进入用人单位发来的网页链接,打开笔记本前置摄像头,再在身后45度角的位置安放一个手机摄像头,这场多角度围观下的网络笔试才能有效进行;相比网络笔试,网络面试会更加简单,“一些单位直接打开手机视频聊天,就开始面试了。”
像这样的网络面试和笔试,如今在大学宿舍里司空见惯,一旦有舍友打开摄像头,大家都会自觉保持安静或者离开房间。去年暑假时,小郑去了佛山一家世界强企业实习,“当时HR跟我说,实习3个月之后就有转正的机会。但3个月后又跟我说没有岗位空缺。”
这3个月让她浪费了很多面试机会,“机会其实挺多,但文科学生求职相对会比较难,我的3个硕士同门都是在春招才找到工作。”
就薪资待遇来看,小郑表示,目前研究生的起薪普遍在税前1万元左右。“之前有个同学投了一家大型国企,第一年全年的收入大概是14万~15万元。这也是研究生第一年普遍的起薪。”
目前,小郑已经投了二三十家企业。“在招聘季前期,我是边实习边投简历,前期成功率非常低,后面找专业比较对口的成功率会高很多,之前的海投大概只有1/10的成功率。我们宿舍8个人,还有三四个没找到称心的工作。大家手头上可能都会有一两个offer,但并不是特别满意,‘有人没工作,有工没人做’的情况还是很普遍。”
一本院校毕业生:未找到心仪工作前先“灵活就业”
刘彬今年即将从广州一所一本院校毕业。刘彬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他从去年11月开始就一直在找工作,先后参加了十多场招聘会,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让他有些挫败。后来他先后在线上招聘平台投了20份简历,也都石沉大海。原本每年春节后的3、4月都是找工作的黄金时期,但今年因为疫情,不少线下招聘会也取消了。从去年11月至今,他一共参加了30多家企业的笔试,最终获得了10家公司的面试机会,但都倒在了面试阶段。其中一位招聘人员私下问他:“你们这届毕业生天天上网课,是不是对知识掌握得比较差?”这让刘彬意识到,不少公司对这一届“网课大学生”存在偏见。一开始,刘彬的想法是进入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而且非“大厂”不进;但经过半年来的挫折,他已经调低了预期。
作为“灵活就业”一族,尽管还没找到工作,刘彬并不担心自己的生计问题。因为他还有一技之长——写网文。他从高中就开始尝试写网络小说了,不过那时学业紧张,真正开始集中写是从大一开始。刘彬写的主要是玄幻小说,尽管他的作品一直不温不火,但他每个月依然也能有几千元的收入。
刘彬告诉记者,小说平台计算分账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是分成、保底、买断这三种。现在只要有空,他每天都会写大概字。从大二开始,他每天都要花至少3个小时来写网文。“当我的室友们在电脑前打游戏的时候,我都在电脑前码字。”他表示,自己目前正在构思一部新的玄幻小说,有机会火起来。
刘彬表示,他并不准备考研。“考研意味你要再推迟2-3年就业,等你毕业时,那些不错的岗位可能都已经被学弟学妹占据了。”刘彬的4个室友中有两个“学霸”已经找到工作了,另外一个室友也还在找工作。他准备年内一边靠写网络小说谋生,一边继续找工作。“我不会将就自己,去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二本院校毕业生:班里60%同学找到工作起薪六千元即可接受
小林是东莞一所2本B类高校的大四学生,专业是投资学。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至暑假,他在深圳一家投资公司实习,目前已经获得该公司的口头签约承诺。小林在这家公司应聘的是投资顾问助理。尽管收到签约承诺,但公司并没有和他谈到薪资待遇。“我实习期间工资是1元,他们表示薪水需要在最后签约前再商议。”
小林老家在汕尾,父母如今已在深圳定居,小林坦言,如果最终选择在这家公司工作,那么即使薪水低一些他也能接受。他告诉记者,班里的同学会选择考研、考公或考事业编,但成功率都不是太高,“全班66个人,一开始参加考研的有接近20人,但最后考过的也就三四个;考公务员的,我目前只听说有一个同学考过了。”
小林介绍,目前班里60%以上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因为疫情原因,大家对薪水的要求并不太高,如果是留在一线城市,那么理想的薪水是元~元,足够花销就可以;如果是回到老家,生活成本比较低,月薪三四千元也是可以的。”
小林告诉记者,班里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收到类似保险销售、理财产品销售等职位的邀约,但大部分选择了拒绝,“销售职位招人很多,但收入主要依靠提成,底薪很少,我们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没什么人脉,大家普遍觉得工作不久就很可能面临跳槽。”
边考研边找工作一族:“错过秋招才知道错过许多”
王同学是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在今年2月份考研成绩出来之后,她才加入到求职大军中。
王同学告诉记者,班上像她这样边准备考研边找工作的不在少数。所以错过了去年的秋招,直到看到今年春招的形势,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许多。“一些‘大厂’也没了足够的岗位,因为在去年秋招时已经基本招满了。”无奈之下,她只能退而求其次签了一家游戏公司,负责其